kb体育拓展训练方案集锦9篇

  富易堂资讯     |      2023-10-07 12:02

  增强责任意识,熔炼团队精神通过CS对抗游戏,在活动中考验策划部署、分工协作、上下沟通、团队交流及应变的能力。在活动中释放压力,培养团队友谊及合作精神。

  周一早上工厂7::30之前集合;8:10 午餐前团建讲解及对抗拓展训练午餐结束后商定下午团建内容。

  三良家具厂人员活动经费,午餐,杂费由工厂支出,三良人员出车,工厂油补,人良人员家属工厂提供午餐,娱乐收费项目家属自费。

  3.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自我保护,防止地面的草皮,石头,凹坑,以及树枝对身体的伤害,避免出现摔倒,磕碰,扭伤,挂擦等意外事故;

  摘 要:初中体育教学想要实现教学质量的强化,那么开展一定的拓展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拓展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其体育锻炼。首先针对拓展训练的具体内涵作了阐述,然后就初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渗透实现提出几点方法建议,希望可以对初中体育教师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拓展训练从其本质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既定训练内容之外的一些拓展项目。拓展训练的概念最初起源于企业管理,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行业。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教学,那么对于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效果并不显著。在融入拓展训练之后,通过针对性、专业化的拓展,可以让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的进步发展。

  拓展训练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本质意义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当前在教育活动中,对于拓展训练的理解,普遍认定是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之外的拓展,即利用超出课堂的内容ρ生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教学内容是球类运动、田径和武术这几类,而新课标对体育教学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对这几个传统项目巧妙利用实行拓展训练,也可以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实际创设全新的项目实现拓展训练,以便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强化。

  要想将拓展训练切实渗透到体育教学当中,就一定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拓展训练的方法进行详细编制,确保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训练时能够有的放矢,不至于出现盲目教学的情况。构建拓展训练方案,需要从拓展训练目的、拓展训练项目、实施流程、活动评价等方面出发,详细完善地编制出具体的拓展训练方案。比如,在进行篮球项目的教学时,这一教学项目既要求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篮球技能,也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配合意识。篮球技巧可以通过课堂的篮球教学实现,而团队意识则可以通过拓展训练进行培养。对此,就可以编制详细的拓展训练防范,具体

  拓展训练目的:培养学生团队配合意识,然后学生能够在篮球项目中加强团队配合,减少单打独斗。

  拓展训练实施流程:先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从身高、运动能力以及团队意识等方面出发,将学生划分为4个小组。然后让学生横向排成一列,利用专门的绑腿用具将相邻学生的腿绑在一起。之后,先进行单组限时跑,规定距离,让每组学生轮流进行限时跑。在限时跑完成之后,再展开小组竞赛跑,让四个小组同时开跑,最先达到终点的小组获胜,对获胜小组与最后一名设定不同的奖励和惩罚。

  活动评价:先对学生拓展训练的具体成绩作出总结,然后指出学生在拓展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需要点名表扬部分做得好的学生,以此树立榜样对其他学生形成激励。

  在编制了详细的拓展训练方案之后,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实施拓展训练。方案编制是比较简单的,只需参考条件作出计划即可。而要实际实施则会面临不少意外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拓展训练时灵活应变。

  比如,上文所设计的拓展训练方案,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所要实施的拓展训练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及绑腿跑的规则,确保学生理解到位。其次,在分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分组需求。再次,在开展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个小组的协调,尤其是一个小组在进行训练时,教会要督促其他小组进行热身或是原地踏步练习,避免其站在原地成为看客。最后,在实际训练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保护,避免在拓展训练中造成学生受伤。比如个别学生在跑的过程中出现了扭脚,这时教师应该即时暂停,让扭脚的学生退出,让其他学生继续训练。

  kb体育

  在体育中进行拓展训练,适当的教学评价也是不可缺少的。针对上述的绑腿跑拓展训练,在完成小组竞赛之后,教师就可以展开训练评价。首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自评,主要是对竞赛成绩作出评价,同时要分析其中的具体原因。即获胜的小组要自己分析为什么能获胜,失败的小组要分析自己为什么失败。其次,在每个小组自我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总结归纳,从而得出拓展训练的核心思想,即团队配合,并且结合每个小组的成绩点明团队配合的具体效用。最后,教师要从拓展训练回归到篮球教学上,让学生明确篮球运动同样需要团队配合才能取得

  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现,需要教师从拓展训练方案编制着手,加强拓展训练的实施和评价,确保其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最大效用。

  2004年11月,和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国际化、价值西方化的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承受着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强大进攻和重重渗透。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国内外形势和国内政策的理性认识,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成为了当前高校的重要教育课题。因此,运用新的教育方式来加强和改进大学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当前势与政策教育的重大战略任务,运用拓展训练来提升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是当前势与政策教育的有益探索。

  拓展训练(Outward Development)最早由德国人库尔特・汉恩(Kurt Hahn)提出,美国马萨诸塞州哈密尔顿韦恩哈姆高中校长皮赫20世纪70年代把拓展训练引进了学校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期,拓展训练被引入中国,在企业培训上广泛使用。目前,中国学校教育对拓展训练的应用处于尝试阶段。2002年3月,联合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启动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该计划对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指明了发展方向,奠定了政策基础。近年来,拓展训练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获得了初步运用,把拓展训练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来,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把拓展训练应用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中来,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运用拓展模式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训练,在教育模式改革,学习动力更新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第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把形势与政策教育说教模式转变为分享模式。中国传统形势与政策教育有个致命弱点,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采用讲座,报告或讲课的方式进行,主要以说教模式为主,说教模式,就是以说的方式传达信息给别人。这种模式好比“杯与壶”,听者像空杯,等着说者这个“壶”,将知识注入杯子里。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针对主题内容,不会主动去调动自己的情绪拓展训练、感觉和想法,如果主题内容引发了学生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反应,大部分学生习惯持观望态度,很难主动配合。因此,在说教模式下,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厌学逃学现象严重。一些教育者为取悦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会插讲故事笑话,而不得不忍痛割舍许多重要内容。更多的教育者,则为了符合政治教育的严肃性,习以为常地采用满堂灌的说教模式,向学生灌输理论观念,教育成了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活动,教育者很辛苦,受教育者很痛苦,忠言逆耳而效果甚微,一相情愿敬职敬责而费力不讨好。

  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能只采用说教模式,而必须改革这种模式,要改变这种模式,就要去考虑学生心理状态,考察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拓展训练的实践体验可以控制在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改变形势与政策教育说教模式的被动局面,变学生被动的听教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把理论说教模式变为理论分享模式,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拓展训练把形势与政策教育融入现场环境体验中,使学校与社会、与自然紧密联系,它突破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封闭式格局,丰富了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符合现代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第二,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为大学生辨析社会形势和国家政策提供了专职服务平台。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是简单的读报看新闻,也不是点评国内外重大事件。而是对社会的发展形势,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学生要有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大学生要能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能把杂乱的社会事件联系起来,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社会事件发展的规律。这样,大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才能更好地理解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要达到这样的高度,高校教育必须提供相应的专职服务平台,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就是这样的一个服务平台。一方面,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的实践体验,就包含着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去思考社会形势与国家政策的训练活动,学生在训练活动中,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的交流体验,可以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校正、相互验证、相互监督和相互激励,既可以从内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可以从外在建构学生共同学习的制约机制。

  第三,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可以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强大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合力。形势与政策教育对象多层次性和多元化,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多元性和综合性。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者要不断寻求新的教育资源,以满足受教育者不断增长的需要。新的教育资源必须通过剪辑和整合,才更加容易融入到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去,拓展训练是剪辑和整合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的平台。拓展训练将形势与政策教育安排在特定环境中,扩展了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时空,精心设置一系列新颖刺激的教育情景,让学生在教育情景中去参与去体验去学习,拓展训练充分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心理受到挑战,活力得到激发,潜力得到挖掘。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能够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准确全面了解掌握党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所依据的马列主义基本原则方法,提高学生的政策素质和政治觉悟,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个根本任务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以社会现实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基本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育基本内容既包含相对稳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方面,又包含动态性很强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热难点问题等方面。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既要有相应的理论功底,又要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能及时捕捉最新时事动态,准确传达给学生。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基本内容要求必须既紧扣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又紧扣时代脉搏,做到历史和现实的统一,不断增强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发挥教育优势,拓展训练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基本内容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挖掘教育资源,发挥教育优势的新型模式。

  通过拓展体验训练,可以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基本内容落到实处,具体到学生身上,拓展训练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基本内容进行细化和深化,便形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这个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中国对外政策、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状况、发展趋势、世界重大事件及中国政府原则立场的教育五个方面。

  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之前,要围绕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五个方面的内容,制定周密翔实的拓展训练方案。因为“在拓展训练中的规则与活动计划都是事先制定的,活动中主要是为了解决项目中的各种问题,由于在各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各自的认知,在体验后与大家分享,换位思考别人的认知与自己的差异,得到再次的学习”[2] 。所以,拓展训练方案是实践训练的蓝图,它是指导实践训练有序有效进行的指示标,也是进行拓展训练总结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结合具体的拓展条件,可将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的训练方案构建(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方案包含拓展内容、拓展任务、拓展场景、拓展目的、拓展导师、拓展对象和拓展时间几个方面。拓展内容是核心,其他方面围绕它展开、符合它的要求并向它服务;拓展任务是对拓展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是拓展训练的基本结构单位,即每一个拓展任务构成一个独立的主题;拓展场景是为实现拓展任务,根据拓展任务要求而选择或设计的典型环境形象;拓展目的是指通过拓展训练后,要求学生达到的培训目的,主要包括观念、意识;知识、方法;信心、自信;格局、高度;立场、态度几个方面的目的;拓展导师就是邀请的对该拓展任务比较专业的专家或嘉宾,在拓展过程中扮演某种角色;拓展对象专指被训练的学员,不包含临时参与的观众或其他列席人员;拓展时间以分钟为计算单位,分为总时间和每阶段时间,拓展时间不包含阶段与阶段之间的休息时间。

  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方案确定后,就要把它付诸拓展训练的实践体验,拓展训练是“通过体验从而转化为知识的过程”[3] ,体验则是整个拓展训练的本质部分。体验(experiences)是指人响应某些刺激(stimulus)的个别事件(private events)。它对事件直接观察或直接参与而形成,它包含受训人员的视听嗅味肤感官和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包含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也包含身体行为因素。

  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是指亲身体会训练过程,直接认知、欣然接受、感悟道理、自由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趣味、活力和魅力,它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新或重复情境,用拓展流程呈现或再现教育任务,还原教育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让精神经由训练而获得彰显和扩张。

  第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的硬件方面条件。拓展训练实践体验中,环境媒体是必需的硬件条件,没有环境媒体,无法充分调动受教育者感官感受,就无法进行拓展训练。无论是实地环境媒体,还是虚拟环境媒体,都不是现成的,而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结果。尽管有好的环境媒体,也不能把它们一层不变地搬到教育过程中来,要根据训练内容的需要,选择符合主题的环境媒体层面,经过剪辑和设计,重新整合出一个综合的教育环境媒体,才能有效推动拓展训练的发展。

  实地环境媒体硬件条件要求很高,必须有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建筑环境条件,最好两者兼而有之。实地环境媒体分为专业性职业性实地环境媒体和一般性的实地环境媒体。专业性职业性实地环境媒体一般指教育基地或某方面的专职场所,一般性的实地环境媒体是教育者自己动手布置的像会场一样的环境媒体。如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拓展训练的实践体验,可以在专业性职业性实地环境媒体中进行,将学生带到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去,当学生走进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首先看到巨大的铁骨铮铮的红军战士石雕,然后会看到红军首长和战士的遗物,还有一些历史标语,学生甚至可以去扮演一些历史角色,感受一下当初的历史氛围,体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艰辛过程;也可以在一般性实地环境媒体中进行,教育者带领受教育者,根据拓展任务训练要求,用黑板画或幕布等形式来布置教育场所,让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教育产生亲近感,扩大拓展训练的感官影响。

  实地环境媒体硬件条件带来的拓展训练效果虽然相当高,但是必须以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建筑环境条件为依托,实地环境媒体硬件很难全面满足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任务的需要;更多情况下选择的是虚拟环境媒体条件,虚拟环境媒体条件主要指多媒体技术条件,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仿真虚拟视听环境材料,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感觉功能,有利于激起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理解,提高学生拓展体验的质量。

  第二,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的软件方面条件。拓展训练实践体验的环境媒体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听嗅味肤的感官,让其产生学习渴望和学习冲动,受教育者在拓展训练互动气氛的影响下变被动为主动,非常自然自觉地参与整个拓展训练实践体验的过程。因此,整个拓展训练实践体验效果的取得,除了要有外在的环境媒体硬件条件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受教育者自身的感性和理性机能条件。

  1.感官(Sense)。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拓展体验诉求目标是激起感觉知觉体验,尤其是感觉中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的体验。感官拓展体验能引发学生学习欲望与增加拓展任务的附加价值。

  2.情感(Feel)。《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拓展体验诉求目标是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与情绪体验,尤其是激起学生喜怒哀乐的感情与情绪体验。情感拓展体验的运作,需要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以引起什么情绪,不能故作姿态违反常情,要让学生自然受到感染,并融入情景教育中。如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为主题的拓展体验,可以通过雄壮的音乐画面来激起学生爱国的情感体验。

  3.思考(Think)。思考指针对某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思考拓展体验诉求是以创新引起学生的惊奇感和兴趣性,从而产生对问题思考的体验。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而言,思考是学生感性飞跃到理性的必要条件,思考拓展体验是层层深入的过程,它渗透着学生充满创意热情的精神,能召唤出学生的连带理性动力。

  4.行动(Act)。行动特指拓展活动影响学生心理,触动学生身体产生互动交流等的行为动作体验。行为拓展体验分为说和做两种体验方式,这两种方式的结果都是让别人知晓行为者的意图,意图不明之处是整个拓展训练需要及时清晰确认的盲点。学生在拓展训练进行过程中,不能持续闷着,而是要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整理后,通过说或做的行为把它表现出来,让受教育的产品(学生)形成拓展共振和叠加效应。如在中国对外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中,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或外交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推动学生的这种行动体验。

  在整个拓展体验中,教育者不要只去凑热闹,瞎起哄,而要引导好学生,随时留心观察,及时抓到触发点,对学生进行即兴激励。因为在体验拓展中,学生可能会偏离主题,也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教育者要通过激励让学生及时回到主题上,或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学生在激励之下学习热情一般会高涨,学习信心会倍增。因此,在体验环节中,教育者要善于激励学生,调整拓展节奏,保持训练热场,一步步把体验环节推向高潮。

  拓展体验训练结束时,教育者必须进行总结,否则功亏一篑。对本次拓展训练要进行客观评价总结,分析它的得失,继续巩固好的方面,修改不足之处,并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它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正确全面了解掌握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推动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健康发展。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

  [2] 唐红明.论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J].中国校外教育,2010,(7).

  民警在执法活动中科学地运用实战理念,能够尽量避免和减少伤亡,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的实战效益。为进一步提高警察的实战理念,更好地服务实战一线,应积极引进经典的拓展训练科目,将警务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融入科目中,借鉴拓展训练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模式,研发适合警务实战训练特点的拓展训练科目及内容。

  警察实战理念是对警察实战行为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也是对警察实战行为的基本态度和意识。警察实战理念的核心就是强烈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有效保护自己才能完成执法任务,有什么样的实战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实战行为,实战行为受实战理念支配。

  警察执法活动处在一种临战状态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执法现场往往瞬间变化,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因此,头脑中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实战理念。具体来说,在执法活动中,我们的警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实战的应变能力,也就是当紧急状态突然发生时,不能够迅速作出心理与行为反应来应对危险,从而造成无谓的伤亡。

  2008年7月1日上午9时40分,北京籍男青年持刀闯入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连刺10人,死亡6人,重伤4人,制造了一场惊天血案。反思:上海市公安局是全国率先开展警务技能训练的先进单位,发生这样的血案,不能不说是警方的耻辱。警察不但要有精湛、全面的实战技能,还须具备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和对危险情况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估,以及迅速做出准确判断、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合理运用各种战术,有效控制局势发展。而警察实战理念将会直接运用到实战之中,提高了战斗力。

  如何提高警察的战术理念,是当前警务实战技能训练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过去那种说教式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即使让所有学员都去实践也无法做到。模拟实战演习也只能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和个别警种,因教官、场地、器材等限制,远不能达到普及程度。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警察拓展训练来尝试。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Out ward bound),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用于训练海员的生存能力技巧。二战后,几经演变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拓展训练,即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课程,利用典型的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团队和个人经历一系列的考验,磨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有效地弥补了我国教育体制中“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忽略素质及能力的培养”的缺陷。

  民警在处理突发事件、暴力恐怖事件、中需要较强的心理抗压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拓展训练能提高学员的心理和思维能力、团队交流、保护、协作能力以及领导的判断、指挥能力,在警务技能训练中增加心理应激训练,才能使学员充分适应战时的不同环境,及时处理各种突况。

  二者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似,社会上的拓展训练是以追求成就感和刺激性为目的,而警察拓展训练是以受训民警为主体,着重于民警的感悟、判断、选择和体验,而非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教官除了布置任务、掌握项目操作以外,最重要的是仔细观察每个民警的表现,组织好交流与点评,而非技术动作的示范和讲解。

  拓展训练的科目较多,根据警察实战理念的要求,从警务实战的实际出发,结合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以下科目。

  设置挑战心理极限的拓展训练科目,旨在帮助学员磨炼和强化在高危险境中的勇敢精神、团队精神、自信心和意志力等,促进心理素质的提升。

  第一,“高空断桥”、“高空独木桥”、“高空单杠”。设置思想:(1)通过判断高度和距离,考察和训练学员的空间定位能力。(2)通过预测完成各个科目的时间,考察和训练学员的时间判断能力。(3)通过观众的助威(或撤掉观众)来考察学员的抗压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孤军奋战的勇气及能力。(4)通过变化各“高空科目”的高度来考查和训练学员对不同高度的心理适应能力及调节能力。

  第二,“生死决斗”、“解救人质”、“电网”、“雷阵”。设置思想:(1)通过模拟敌我双方荷枪实弹进行殊死搏斗,或解救被绑架人质,或通过危险区、障碍区的场景,使学员们充分感悟到合理运用实战理念的重要性。(2)通过完成系列训练科目的操作,让学员在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后,不断提高自身实战理念和敢打必胜、机智果敢的综合能力素质,同时也解决了战训脱节的问题。(3)明确先进的实战理念产生于实战,拓展训练必须针对实战的需求去解决问题,并通过实战来检验训练的效果。

  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在各种复杂环境中,需要相互配合。通过团队协作训练,强化队员的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帮助团队确立核心文化,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一,训练科目。如“信任背摔”、“攀登毕业墙”、“空中接力”、“过沼泽”等。

  第二,设置思想。(1)充分锻炼学员的观察思考、交流、执行、相互配合等多种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训练,加深学员对各科目设置思想的理解和运作能力,不断增强战术理念和提升战术水平。(3)促使团队成员共同建立相互理解、宽容、信任、激励的协作态度,创造融洽默契的团队氛围,不断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拓展训练的每个科目各有其特点,能否发现其中规律,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起现代的警察实战理念,对所有学员和教官都是考验。

  警察只有有效保障自身的安全,才能保证群众的安全,更好地打击犯罪,所以,提高警察的安全防护意识及能力的训练显得非常重要。拓展训练的每个科目都涉及学员的安全及防护问题,对危险情况的可能发生要有预见性,制订出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合理设计符合安全标准的任务流程,并及时进行安全检查。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员安全防护意识,进而达到警察实战理念和技能的提升。

  如“信任背摔”可让学员自己设计安全可靠的接摔流程,试验接摔人的手形、站位、排列等以及队形的承接力度和安全性,使学员的安全意识得以提升。“穿越电网”则是考验学员的安全防护思维能力,制订安全防护规则并保证实施的能力。“绝壁求生”更是对指挥员的安全保护思维、制订合理计划、总体设计等能力的综合考验。

  民警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现场环境,需要具备对现场危险情况进行有效评估的能力,以便迅速有效地识别案情、确定犯罪嫌疑人。

  如“木屐行走”喊口号的方式对行走的速度影响很大,通过不同口号方式得出的成绩能有效考察学员对团队行为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动力火车”(学员下肢被套在一字相连的麻包同行进)则可考察学员能否突破惯性思维,及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的能力。

  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对获取信息的准确性要求极高,尤其在缉捕犯罪分子的过程中,为了能出其不意将其制服,往往要在无声中运用手势、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来传达指令。通过“盲人方阵”、“数字排列”等科目可以有效地训练学员运用不同交流方式进行沟通的能力。

  尽管同类案例有相似的规律可循,但由于不同时间、地点、地理环境、民俗习惯、犯罪嫌疑人具体情况等不同特点的影响,所以,针对不同情况,发现和总结不同案例的异同之处,对于今后的犯罪预防和处置都会起到关键作用。

  像“攀天梯”这样的双人协作科目可以团队为单位kb体育,考验团队发现、总结、概括有效方法,并运用、执行规律的能力。而“空中接力”可以考验学员发现问题、合理组织节省人力的能力。

  “智运圆桶”(过沼泽)则是对团队的观察、思维、交流、执行、协作等能力的综合考验。长期进行此项目的训练,可以锻炼团队运用杠杆规律来制订和执行流程、规则的能力。

  为了提高资源整合的集成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本文对拓展训练理念进行创新,并对训练内容进行多元化设计,提出“一个核心”“两个结合”“三个原则”的训练模式。注重以学生为本,以素质培养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实践亲身领悟其中奥妙,磨练意志,挑战自我,实现自我成长,进而提升自身素质。具体的训练模式如下所示:

  以素质培养为核心围绕校校园文化,通过精心设计的拓展训练项目,以同学们亲身参与“体验式”活动为方式,以反思—感悟—分享—交流—整合—再应用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高峰体验为提升,使学生感悟不断积累,促进同学心智的完善、素质的提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应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拓展训练项目。

  2.坚持主动参加与协调安排相结合、自主发展与引导教育相结合参与活动的学生大致可归为两类

  积极主动参加和被动参加。主动参与的学生通过教师的活动阐述以及引导教育,从中获取愉悦的体验,感悟成长的快乐,积累人生经验,提升个人素质。拓展训练中的体验和感悟最终提升为经验和素质,从而实现自我成长。

  多元化设计、多层次互动、多角度提升在拓展训练内容设计上,量身定做,根据不同的对象设计出不同的拓展内容和方案。对于新生,为其提供各种交流互动平台,设计有利于提高适应力的项目,如过电网、空中单杠、信任背摔等;对于大二学生,可为其设计室内分组群体讨论、户外实施潜能开发项目,如高空断桥、牵引横渡、野外穿越训练、团队体能竞技赛、攀岩、速降等;对于大三学生,设计求职场景进行职业心态、领导能力的训练;对于大四毕业生,设计情景进行择业技能的训练;对于各类社团,设计有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的项目。多元化的内容、多层次的互动使得拓展训练更具时效性、针对性,这样不仅解决了大学各个年级最有针对性的和最棘手的问题,而且引导同学从游戏和活动中感悟和提升个人心理素质,增进团队精神,完善自身人格,实现人的全面素质发展。

  教师团队拓展训练项目的顺利开展须在专业拓展训练人员的安全监控管理下进行。聘请校外人员开展活动不是长久之计,而组建一支校内拓展教师团队才是明智之举。专业拓展教师须具备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管理学和户外运动等方面的经验,才能客观地、及时地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和安全监管。因而,可以优先从富有相关经验的教师和辅导员中挑选合适人员进行培训,打造一支优秀拓展教师团队,提高专业教师整体软实力,确保拓展训练能够良性开展。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专业、知识结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出一系列经典项目。为保证拓展训练有序、顺利进行,可以开设相关拓展课程,在体验过程中边教边学、边学边行。这种互动式、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受挫时及时得到支持与鞭策,进而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战胜自我,实现体验中的自我成长,因而大大提高训练成效。

  训练教学开展拓展训练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对象、目的,制定“接地气”的拓展训练实施方案,让不同层次的参与者都能去体验、感悟。拓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限于阐释活动具体操作方法与技巧,可以将学风、考风等针对性校园文化巧妙地融入到拓展训练教学中去,两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为了提高公司团队的协作精神,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为员工创造一个融洽、和谐、健康的氛围,增进员工之间的默契和感情。

  本方案通过组织公司员工的户外拓展活动,使大家充分领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团队意识,从而提高每个员工的配合度,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绝佳的自然环境融合经典的团队活动,让学员们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领悟激情挑战,携手共赢的团队理念

  从各景区了解到有以下活动可供选择:烽火丛林野战、穿越碧水谷、丛林野战、定向越野,穿越电网,无规火车,信任背摔,绝壁攀岩,风趣户外野炊等。

  团队举办活动方案二拓展训练是户外体验式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际上流行的Project Adventure (简称PA教育模式)、High-5(五步进阶学习)、Expeditionany Learning(简称EL外展训练)等户外教育模式一样,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体验式学习的课程体系,更是我国现有传统教育必要的也是重要和有效 的补充。

  1. 挑战极限,让学员体验到个人潜能的不断被激发,培养在超越自我的信念和意识;

  2. 磨练意志和毅力,提高应对挫折的承受力;增强学员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进取心,在工作中保持积极与乐观的心态;

  3. 加深参训人员彼此间的了解,沟通团队成员间的感情,充分认识团队协作才能带来高效运行绩效;

  训练目的:这是安排在训练开始的系列活动。透过活动,使学员集中注意力,进入训练状态。同时完成分组,解除学员之间,学员与教练间的陌生感。

  训练目的:促进个人融入团队,感受团队文化的建设过程,形成归属感与团队意识。激发和强化学员运用和发挥集体智慧,推动团队建设进程。

  训练目的: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帮助。克服不良情绪:自私,长舌,冷漠,懒惰,带来的影响。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工作,生活。

  非常状态下的沟通;组织纪律;学习方法;学会倾听;尝试(有效操作);策划、决策;意志力的挑战。

  CS野战是一项以团队协作、沟通、策划、决策为主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分工协作,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及运作效率。

  由于公司的业务规模日益扩大,新进员工随之增多,为加强新、老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沟通 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打造一支优异的精英队伍,公司安排户外训练,目的在于增加员工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团队中队员间的信任程度,使员工能够 在训练中体会团队的重要性,树立主动沟通的意识,学习有效团队沟通技巧。熔炼团队精神,加强团队凝聚力,树立合力制胜的信念。

  (5)挑战极限,让学员体验到个人潜能的不断被激发,培养在超越自我的信念和意识;

  (8)加深参训人员彼此间的了解,沟通团队成员间的感情,充分认识团队协作才能带来高效运行绩效;

  训练目的:这是安排在训练开始的系列活动。透过活动,使学员集中注意力,进入训练状态。解除学员之间,学员与培训师间的陌生感。

  进行分组,要求要有小组的队名、口号、队员昵称、队歌(队歌歌词不少于4句),还要选出团队负责人,并讨论如何用艺术的方式展示这各项成果。 团队创作时间15分钟,团队展示时间15分钟。 活动目的:

  促进个人融入团队,感受团队文化的建设过程,形成归属感与团队意识。激发和强化学员运用和发挥集体智慧,推动团队建设进程。

  要求队员围成一圈,背对背的坐在地上;两只手挽着左右两边的同伴,最后再不用手撑地站起来;最先全部站起来的队伍获胜,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引导同学坚持,坚持,再坚持,因为成功往往就是再坚持一下。 活动目的:

  这个任务体现的是团队队员之的配合,该项目主要让大家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讨论的问题:

  游戏过程中有无领导者产生? 这个游戏揭示了什么道理? 如何将这个游戏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让所有队员被蒙上眼睛,在30分钟内,将一根绳子拉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且所有队员都要均分在四条边上。

  这个任务体现的是团队队员之间的配合和信任,一个有领导,有配合,有能动性的队伍才能称之为团队,本游戏主要为锻炼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这个项目教会所有学 员如何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寻找出路,大家耗用时间最长、最混乱、所有人最焦虑的时候是在领导人选出、方案确定之前,当领导人产生、有序的组织开始运转的 时候,大家虽然未有胜算,但心底已坦然了许多。而行动方案得到大家的认同并推进,使学员们在同心协力中初尝着胜利的喜悦。 讨论的问题:

  你们在游戏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 怎样分析问题的?每个人的任务是什么? 你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哪些因素有助于成功地完成游戏?

  游戏过程中有无冲突产生?你们是如何处理冲突的? 10:15-11:00 自由休息15分钟

  需要道具:布袋3只(蛇皮口袋亦可,但要保证结实。每组所用布袋均为同一规格,用明显的标记划出各队的起跑线和跑道线。 详细游戏规则:

  一 组为单位参加,每组人数相同,每支队伍平均分为2个小队记为A,B队,相向各排成一纵队。比赛开始前,每组A队的第一名队员将布袋套至腰部,听裁判员发令 后向B队前进,中途布袋不得脱离双腿,至B队时脱去布袋,由B队队员套上布袋向A队前进,如上述循环直至最后一名队员。比赛过程中,如有摔倒可以自行爬 起,但布袋必须始终套在腿上,如有滑落必须重新套上后方可继续比赛。从开始脱下布袋交接,至下一名队员的布袋完全套好前,整个交接过程必须在跑道端线以外 进行,不能越线。所有队的比赛结束后,以用时较短的队伍为最终胜出。 活动目的:

  袋鼠跳游戏项目,是比较受学员欢迎的一项户外游戏,不仅锻炼了大家的身体,还锻炼了学员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协调能力。

  你从这个游戏当中学到了什么? 怎样看待团队的力量? 11:50-12:00 小结,分享。

  12:0013:00 休整,补充能量,午餐。 13:00 下午拓展训练开始

  整个团队每个队员手拿一根半圆形的球槽,将球连续传动(滚动)到下一个队员的球槽中,并迅速地排到队伍的末端,继续传送前方队员传来的球,直到球安全的到达指定的目的地为止。 活动目的:

  感受团队间有效的配合,衔接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为共同的目的以及团队的责任感做好每一个环节。 讨论的问题: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通过专门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课程,用种种典型的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团队和个人经历一系列的考验,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合作的团队意识。拓展训练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游戏,而是体验式的感悟、震撼式的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的补充,是体育教育的一部分,它设置的项目很贴近生活,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很有意义,它最显著的特征是体验和感悟,即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人生哲理。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学校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尝试。拓展训练在中等职业学校以体验、经验分享为教学形式出现,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吸收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经验,同时注意适应中国人的心理特性与接受风格,精心设置了一系列新颖、刺激、困惑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去体验,去解决问题。在参与的过程中,心理受到挑战、思想得到启发,然后通过学员共同讨论总结,进行经验分享,提升在活动中感悟到的道理。

  目前,我国普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绝大多数是传统竞技性运动项目,如田径、体操、球类等。体育课程主要集中在学校,难以满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设课程教学的要求。而拓展训练就是让体育回归自然,将过去体育教学中教师简单的‘教’,置换以学生在各种拓展项目的体验中主动地‘学’,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整套增进与保持健康的科学方法和技能。用生活的体育导引出他们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导引出他们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就是拓展训练的主旨所在,也是学校体育实现课程目标的5个维度(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将逐步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而我国普通学校的体育教育,对体能技能简单化程式化的教授,突出的是“我要你学什么”,淡化甚至忽略了对学生健康习惯的培养与良好心理素质的锻炼,使体育成了为考试为达标的体育,而不是为健康的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我教育,由于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教师只是在课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事项向学生讲清楚,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拓展训练的目的和体育教育的目的相一致。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们的综合素质,实现超越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能力,因此,拓展训练对于实现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这个目标与体育教学是一致的,并且拓展训练中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

  2.拓展训练的培训手段和方法与体育教学相同。拓展训练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参与者的行为体验中,从学员在面临挑战时的本能和最现实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表现入手,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完成最深刻的观念转变和形成更好的行动方案。通过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可以形成新的品质;同样,体育教学也是通过学生不断重复练习的行为,完成动作技能的学习和体育相关意志品质的培养。

  1.国外的体育教学就开设了探险教育内容,体育课程中也有一些与拓展训练相似的高空项目。比如:大梯、独木桥和空中单杠。还有国外的体育教学的信任背摔、身体语言、攀岩等项目也是拓展训练常见的培训项目。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基本相同。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中引入拓展训练是可行的。

  2.拓展训练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设施要求不高,成本较低。目前,国内拓展训练主要采用场地和野外二种培训方式,我们很多公园和广场都可以作为体育拓展训练培训的场地。具体项目的设施建设和维护费用也是相当低的。目前,各个中职学校的校园都建设得很优美,我们完全有条件使体育教学从水泥甚至是炭渣的体育场地里走出来,充分利用美丽的校园和公园开展体育教学。

  拓展训练不是简单的游戏加娱乐,高质量的训练课要求教师具备多种户外专业技能,了解诸如登山、救护等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管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背景和一定的管理经验,这些都是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本身知识结构中不完全具备的。因此,开设这一课程首先需要体育教师自身的学习提高,针对训练课程设计内容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设的拓展训练课与专门拓展训练机构有所不同,在设计训练方案时,应该主要借鉴拓展训练先进的培训理念和一些好的培训项目,不能简单地照搬拓展机构的常规课程模式。

  独立学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兴起之后,在短时间迅速发展起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多元化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独立学院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校园文化历史积淀不深,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时代的推进,我国的独立学院正由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向以内涵式发展为主[1],许多独立学院重点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素质拓展训练以实践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作为一种发展性心理教育方式,被许多高校纳入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素质拓展训练就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采取专门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训练项目,通过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这些训练项目经历心理挑战的锻炼,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树立团队观念,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因此,在独立学院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独立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与其他高校在读大学生一样,具有当代青少年的一些普遍特点。尤其是“90后”,他们从小就在长辈们的溺爱和过度的关注中长大,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较为突出,自我认识不清晰,他们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和未来人生定位较高,但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又很容易自我怀疑,动摇目标;自我评价充满矛盾性,对大学的学习工作有美好期望,当自己取得一定成绩时便充满自信,甚至自视甚高、高傲自负,但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往往不擅处理,由此引发沮丧、挫败感,对自己产生强烈的否定,脆弱的心灵所难以承受。如为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而只能进入独立学院就读,而长期颓废下去;自我控制力缺乏,思想和行动相左,对大学生活的美好计划总是在遇到一些困难时就难以执行,尤其在学习上,面对丰富的课余生活和网络的诱惑,薄弱的自控力使他们难以坚持制定的目标。

  独立学院大多数学生家庭环境比较优越,上大学是第一次离家住校,如何与宿舍同学相处是他们环境适应的第一课。但由于每个学生原本都是家里关注的焦点,来到大学宿舍的集体生活环境中,找不到合适的定位。而且突出的个性、强烈的自我中心性,使他们与宿舍同学磨合时容易产生较多的矛盾,因此,宿舍矛盾是大学生比较普遍的问题。另外,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存在较强的防御性和不安全感。许多学生家长对子女的保护性较强,经常告诫子女不要轻易相信其他同学,甚至用社会上复杂的人际现象加以警示,使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处处防备,甚至存在自我封闭心理。这使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加困难,内心的孤独感加剧。

  由于在传统“家长式”教育模式下长大,接受应试教育的培养,一直成长在家长、老师设计好的既定道路上,在上大学之前学生们较少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自我调控能力不足,并且受不良的社会文化、网络媒体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入学后在遇到学习、生活、工作方面的挫折时不会适当处理,抗挫折能力较差。遇到困难时,多采用逃避、退缩等消极应对方式,或采取自伤、自残、伤人等极端的行为。

  独立学院学生理论学习能力欠缺,但是对实操性的活动比较感兴趣,而且更重视学习的实效性。素质拓展训练不同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引入多种具有趣味性的心理拓展训练项目,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观体验,在体验中“学”,并将学习到实操性强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学习中的感受和心得迁移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信念,树立完善的人格。因此,素质拓展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团队精神同集体主义一样,主要表现在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全局意识。但独立学院的学生自我中心性表现突出,尤其一些“90后”学生独立意识彰显,强调个人价值的重要性。加上高校学分制的推行淡化了行政班的作用,使班级凝聚力减弱,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越来越薄弱。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团队所有成员一起成功完成一个难度适当的任务时,会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心理拓展训练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尤其有些需要队员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使参与者在活动项目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强化团队意识。

  社会竞争激烈的社会,对现代人的心理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接受挑战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毅力、经受挫折的能力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拓展训练中的许多项目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很难遇到,这些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素质训练,可以磨炼参与者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勇气,并影响其行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而有益的补充。

  kb体育

  由于场地、设备的限制及活动对象的不同,学校的素质拓展训练的形式同专门的素拓训练的机构还是有差别的。高校开展的素质拓展训练是将企业团队培训中流行的拓展训练项目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引入的重心放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上,如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意志品质不坚定,人际交往不成熟,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发展性心理问题。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拓展中心自2009年开始,大力将素质拓展训练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活动推广得较迅速,且获得较好的效果。具体模式如下。

  第一,培训师。培训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受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专兼职教师担任主培训师,二是一些接受过素拓培训的朋辈心理咨询员担任培训助理,协助主培训师共同完成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第二,预约申请。学生团体可以向中心提出预约申请,由中心安排培训师,确定培训方案。

  第三,活动结束后,培训师要对活动进行总结,发现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培训的质量。

  我院开展的素质拓展活动主要在每一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开展,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大学新生的环境适应期是心理问题高发的时期,有研究者发现,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适应能力有促进作用[2][3]。我院在2010级新生入学之初就对他们进行了素质拓展训练,训练项目主要包括形成团队、破冰项目(松鼠大叔、五毛一块、桃花朵朵开)、沟通项目(生日链、信息传递、孤岛求生)、团队协作项目(连环手、人椅、快速传球)等,让学生更快地相互认识和了解,在活动中学习沟通和配合,从而更好地融入大学的生活,并树立起集体的观念。

  每年的10月末启动素质拓展训练营系列活动,历时一个月,开展多场专题培训。另外也接受一些班级、社团、协会等学生组织的团队培训申请,培训的主题一般都是人际沟通、分工协作、团体凝聚力等。在系列活动闭幕时,举行一场规模较大的素拓活动,由各系组队参加,并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到团队配合的重要。

  每个专业有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素质条件,如销售行业需要沟通能力、软件开发需要创造力等。大学的课堂只是传授了专业知识和技能kb体育,却没有培养有利于专业能力发展的心理素质,素质拓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团体项目为主的素拓,在活动中学习领导团队、管理沟通、人员分工;软件、电子和游戏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方案设计以“电网”、“扎筏”等可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活动为主,挖掘学生的潜力,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

  高校引入素质拓展训练是作为学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实践,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同一般的学生活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要求在素拓训练操作中要体现其作用。

  素质拓展训练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培训师现场的组织、监控、引导能力。拓展训练要求培训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背景,并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应变、引导和预见能力,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效地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还需要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相关的、系统的专业培训。

  素质拓展训练与普通的户外体育活动最大的区别就是注重活动过程的体验,并将所获得的感受迁移到现实学习、工作可能遇到的相似情境中。这种体验式的活动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和引导性。因此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思考活动的过程,及时分享感受,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而不是只停留在娱乐的层面上。因此素质拓展训练切忌只重形式,不求效果,而要充分发挥这种体验式教学的作用,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素质才得以提升。

  素质拓展训练中如高空项目等一些难度较高的项目需要相应的设备支持,一般学校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的。因此,高校素拓训练可以结合自身场地条件,充分利用运动场、校园环境、游泳馆等,以开展野外项目和水上项目为主。至于需要专业器材的项目,可以同一些素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来完成。总之,素拓训练倡导的是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感悟体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把握这一核心理念,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活动效果。

  素质拓展训练的宗旨是锻造个体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实现挖掘潜能、发挥创造力、培养个体的团队精神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的目的。其形式丰富,活动多样,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并较好地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的不足的缺点,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一个较有益的尝试。

  [1]季亚萍.浅谈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代企业教育,2011(1).

  拓展训练起源于何时?一般认为,库尔特・哈恩(Kurt Hahn) 等人在二战期间创办的“阿伯德威海上学校”是现在拓展训练的最初形式。但是,拓展训练的思想理念和渊源都与近代教育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再说远一点,完全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期间,甚至是周朝末年。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的原意是外展。拓展训练既可以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也可以人为设置一些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由于拓展训练项目的内容与过程都包含体育项目和身体锻炼,因此,拓展运动近年来逐渐被人们认可、接受并发展成为一项具有明显特点的体育竞技运动。

  大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还延续着传统体育教学的方法,即重视通过学习技能增强身体素质的老观念,缺乏对学生价值观、情感学习和认知态度的培养,尤其忽视了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使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教育方面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束缚了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集体合作能力。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凸显,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什么,学生在教学中根本没有选择自己喜好的内容的权利,这就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思维扩散和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限制。

  当今,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仍然主要围绕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把重心转移到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上,内容过于陈旧,形式过于老套,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提高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沟通、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师可以灵活设计与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对场地器材要求相对较低的拓展内容,这样既可以在体育教学中穿行,也可以在课间时间进行指导、开展,从而有利于在校园内灵活开展这项运动项目。

  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要求各级各类院校在教学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高职类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例如,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形,没有凸显出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反而老师成了教学中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素质教育的大背景,致使素质教育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素质拓展项目的训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历练身心,提升团队通力合作的能力,很好地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内容,不仅扩充了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顺应了改革的需求也达到了改革的目的,是高职高专体育教学课改行之有效的方法。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拓展训练以科学育人为理念,以身心锻炼为手段,以提升能力素质为目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方案的提出和内容的设计都要求有专业人员的参与、设计和审核,并经过了周密的论证和实践的检验,符合目前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其形式是“参与实践体验―理论提升―再参与实践体验―再理论提升”,反复深化,即在实践中提升,其实质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对提升学生个人身体素质及身心健康,对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拓展训练不仅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还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它具有先行后知、交流互助、培养团体意识与个性、寓教于乐的显著特点。拓展训练一改传统的授课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做中学”,使师生在教学中敞开心扉、双向沟通、平等互助,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所有教学项目生动活泼,极富趣味性与挑战性,使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参与,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受益多多、提升自我。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可根据学校的现有器材进行人性化的设计,而且一些项目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根本不用器材就能完成,但是在安全方面,必须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做到万无一失。拓展训练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说明它非常适合在高职院校开展。

  在拓展训练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不论是生理、心理还是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要有别于社会人士,因为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他们毕业后大部分是面向各类企业,所以,教师在设计训练方案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喜好、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不应该过分追求结果,只要学生能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收获就可以。另外,应该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既要做到区别对待又要做到正确评价。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实施方法,都要符合本校学情,应将现有的闲置体育教学资源加以灵活应用,而不是一味要求学校按照拓展训练的要求和模式采购器材,改进体育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学的设计者体育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还要有积极创新的发散性思维,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积极沟通,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在教学中存在和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要对这些问题和情况进行积极地思考、解答和正确的评估,使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有着其他学科无可代替的作用。近年来,有关上级部门要求学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使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由于学生对传统体育教学的态度不积极,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形,导致体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拓展训练从其内容、形式等各方面都能符合改革的要求,这就使得在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逐渐融入拓展训练,达到课改的要求。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有质的提升。但是在融入拓展训练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结合本校的校情和学情,把“融入”和“结合”有机统一,要将拓展训练内容与体育课的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把拓展训练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校内与校外结合。另外,为了使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开展起来,应该对拓展训练的教学结果进行积极的反馈和评估。